以专业服务守护居民幸福

发布时间:2024-07-13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原标题:以专业服务守护居民幸福

  “年轻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的生力军,他们有知识、有热情、学习能力强,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我们社区大家庭。”近日,浙江省宁波慈溪市宗汉街道桃园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陆雪峰对年轻社工陆莹莹赞不绝口。自2022年11月入职至今,陆莹莹以过人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居民的认可,被亲切地称为“小管家”。

  近些年来,宁波锚定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战略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持续在选优配强、激励关爱、减负增效上下功夫,锻造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好、服务能力强、居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选优配强壮大队伍

  “00后”王玉琼是海曙区段塘街道新典社区的一名社工。从银行职员跨界到社工,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与居民有效沟通。在社区书记手把手帮带和鼓励下,王玉琼在学中干、在干中学,10个月里总结出一套“找共同点、找需求、找价值”的“三找”群众工作法,褪去了初出茅庐的青涩模样,茁壮成长。

  立足基层实际,宁波市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引育。加大专职社工招聘力度,市级统筹、区县统招、街镇统管、社区使用,采用标准化招聘方式破解社工力量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专职社工随缺随补、应配尽配,宁波将公开招聘未录取人员按招聘岗位1:1比例纳入社工“蓄水池”,允许各区(县、市)从“蓄水池”择优补录“后备人员”,有效解决基层工作力量出现空缺得不到及时补充的问题。推动省市“兴村治社名师”、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骨干社工等与新任社区书记、新进专职社工进行结对,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不断提升新书记、新社工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工作本领,实现“1+1>2”的效果。

  实施“千人大招聘、万员驻社区”行动,近两年共招聘专职社工3400余人,全市现有专职社工人数较2021年底净增2550名,平均每个社区增配3.4名,每1万名社区常住人口配备社区专职工作者数增加5.48名。目前,全市社工大专、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98.7%、81.9%,平均年龄35岁,社工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激励关爱靶向赋能

  北仑区大碶街道原清泰社区党委书记王诗芳在她37岁这一年,实现了职业生涯的“重大突破”——正式进入街道事业编制队伍。这得益于宁波大力畅通社工职业发展通道,运用“考试+考核”等方式,面向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招聘镇乡(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让广大社工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

  宁波市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以职业化建设、专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为重点,采取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破解社区工作者发展通道不宽、岗位吸引力和职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将专职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分为社区正职、社区副职和其他人员三类,每个岗位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职业水平设置相应等级,形成“三岗十八级”岗位薪酬体系,每个等级有相应的经历、能力和绩效要求,直接与薪酬挂钩。依托宁波现代社区学院课程体系,建立分级培训、梯度培养机制,分层分级组织实施初任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全科社工培育”“项目大比武”“每周课堂”等阶梯式培养方式,为新老社工靶向赋能。

  截至目前,宁波市专职社工年平均收入同比增幅7.6%,累计面向优秀社工定向招聘事业编制人员44名。

  清单指引减负上阵

  “以前我每次入户都是来去匆匆,居民信息都了解得不够及时,手上填不完的报表、报不完的材料实在让人‘心累’。”近日,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社工宋佳直言道,“现在按照‘清单’做事,案头工作减少了,能更好地扎下根、安下心,下沉到网格去走访群众,精准对接需求,做好居民服务。”

  宋佳所说的“清单”,是2022年公布的《宁波市城市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指导目录》。为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增能,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难题,宁波创新推出以“定类型编码、定功能职责、定组织架构、定岗位员额、定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五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梳理社区现有法定事项、协调配合事项及上级交办事项,真正厘清社区与镇乡(街道)、职能部门等主体的权责边界,对社工的基本职责、日常管理等作出规范,确保社区工作权责分明、边界清晰。此外,梳理整合涉社区数字化平台、工作APP,进一步减轻社区工作负担。

  从源头上为社区工作者松绑减负,让鄞州区首南街道和顺社区的“95后”社工汤超峰得以在空余时间绘制了一张民情网格图,为辖区独居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群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后,社工们得以轻装上阵,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宁波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网络

下一篇:暂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