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普法宣传接地气法治文化润人心

发布时间:2024-07-01    来源:法律行者

  “我连续猜对了3个法治灯谜”“一会儿兑换礼品的时候,正好可以问问怎样化解小区物业纠纷”……近期,在北京市顺义区宪法广场举行的法治游园会上,灯谜猜猜猜、大转盘、法治拼图等数十个游戏吸引游园群众驻足观看并参与其中。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顺义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建设品牌,先后建设了顺义区宪法广场、汉石桥湿地公园中国法制史长廊等十余个法治文化宣传实体阵地。同时,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游园会、法治文艺演出、法律咨询等活动,将有形的法律条文变成浸润人心的文化熏陶。

  这背后,离不开顺义区“八五”普法规划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专章部署,更离不开各普法责任制单位在创作普法作品、扩大阵地规模、加强智能化普法等方面的协同发力。一次次守正创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

  “法治+文艺”让法律知识入耳入心

  “刷单能挣钱啊,还能发财!”“还刷单呢?赶紧报警吧,这样不光违法,还有可能落入骗局。”在顺义区举办的“八月颂法”法治文艺大赛中,区曲艺家协会独立创作相声节目《今日说法》,在“捧哏”“逗哏”的配合下,一个个令人开怀的法治故事以“抖包袱”的形式让在座观众开怀大笑,赢得阵阵掌声。

  像这样将群众创作、群众演绎、群众普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在“八月颂法”法治文艺大赛中屡见不鲜,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度融合,激发新的传播活力。其中,京东大鼓《学民法典》巧妙地将民法典有关规定融入唱词,情景剧《社区法治擂台赛》在比武争星中展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成果,“三句半”《普法盛开文明花》将法治助力文明城区建设融入传统曲艺创作……法治文化与文艺节目的彼此契合打开了新的创作空间,让抽象的法律入耳入心,成为普法宣传的生动名片。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各单位齐心协力。2022年,顺义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制定《北京市顺义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此后,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为核心、相关普法责任制单位积极参与的统筹调度工作机制迅速搭建起来。各单位全面整合相关资源,深度挖掘文化特色,在打造法治文化实体宣传阵地的同时,创新推出一系列与市政管理、政务服务、执法司法等相结合的法治文艺作品,生动演绎和普及本行业、本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展现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

  法治游戏让群众在玩中学在学中用

  “如果接到电话,向您推荐一款可以调节血压和血脂的保健品,您要不要试试?”在法治游园会上,顺义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向老年人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为群众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今年以来,顺义区积极开展法治游园会、趣味学“典”、亲子健步走、法治骑行等活动,让群众在玩中学、在学中用。

  一个个灯谜、一场场活动的背后,是顺义区司法局和相关普法责任制单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精心策划。“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该局联合有关单位,先后数十次进行普法满意度问卷调查,召开普法座谈会,深入村居开展法治文化需求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对法治文化宣传品的制作类型、宣传活动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打卡,这些新的讲法形式非常生动,下次我一定带着朋友一起来法治公园‘打卡’。”胜利街道居民王先生说。

  创新形式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法治文化宣传工作中,我们注重将公园、雕塑、文艺作品等各类宣传载体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并以‘智慧普法’为抓手,积极构建线上普法阵地,搭建‘报、网、端、微、屏’全媒体法治文化宣传传播平台。”顺义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9月,该局联合各普法责任制单位,在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法治顺义‘以案释法’”专题栏目,以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讲述群众身边的法律故事。其中,顺义公安分局以真实案例为基础改编的《这一波操作……亏大了》普法微视频,引导群众警惕刷单返利类诈骗,点击量达上万次。

  此外,顺义区各村(社区)的209块户外LED电子显示屏启动法治宣传“亮屏”行动。“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该区400余个村居“大喇叭”年均播发各类法治音视频作品80余部、各类法治广播消息200余条,各微信平台阅读总量达50万余人次,覆盖群众100万余人次,真正让普法工作“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李凤 廉丽珺)

作者:网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