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推行精准普法模式惠民生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通讯员 班华烨
近年来,广西百色市紧紧围绕精准普法工作目标,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以“八五”普法为抓手,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点形式,有效提升普法覆盖面与精准度,提升惠民成效,护航经济发展。
突出重点领域“分类普法”,让各类对象精准学到“法的知识”。根据对象不同、分类施教、突出重点,百色市以“法律七进”为抓手,大胆推行分类精细普法模式,针对“12·4”国家宪法日、“4·26”知识产权日、食品安全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日等节点,深入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针对禁毒、扫黑除恶、预防电信诈骗等重点工作,重点宣传政策法规、防诈骗常识等内容;针对国家、自治区重大工程等涉及征地拆迁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重点宣传国家政策方针、法律知识等内容;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疫情防控演练和“疫情防控、法治同行”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针对妇女儿童等维权,成立“桂姐姐红色网格宣讲队”,开展家风家教、法律常识宣传,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善治,以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
突出基层一线“双语普法”,让民族同胞听懂“法的语言”。百色市大力实施“普法中心户”创建,重点挑选既懂法律、政策,又会普通话和民族语言的“乡贤”人士担任村屯“法律明白人”,利用进村入户、疫情封控点、法律服务等,逐一开展法治宣传,采用一对一、点对点的模式,与民族群众拉家常。注重创新普法形式,探索推行“8分钟快宣讲”“乡村夜话”“瑶家夜话”普法知识,创新推出“板凳圈+民族语言+壮戏+快板”和“讲习小广播工程”“线上三月三”“网上民法典”等普法模式,聘请“双语”普法员,开通“以案说法”壮语电视栏目等,通过简单易懂的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真真正正把普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双语普法”让民族同胞听懂“法的语言”。
突出边疆地区“特色普法”,让边民筑牢护边守边“法的意识”。结合靖西市、那坡县地处边境和多民族人口结构的特点,百色市注重打造边关和民族普法特色,开展“边疆普法”活动,科学划分和建立起县域边境普法、边贸普法、跨境自然保护区普法、边关旅游普法、边贸互市普法、边境普法维稳、边境村企普法等几大工作板块,在沿边重要区域建设“百里边境普法带”,打造沿边一带一关一法治宣传长廊、一村一个普法讲堂、一村一个边关法治文化长廊、一村一个户外LED显示屏、一村一个普法中心户、一村一个法律明白人学法点、一村一个涉外民间纠纷调解室、一屯一个法治宣传栏、一路一块大型铁架户外双语法治宣传牌“九个一”边关普法阵地,注重打造“壮话土语传党声”“国门文明实践站”等普法品牌,并结合典型案例,向群众讲解对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和惩戒措施,严防电诈等方面的常识和法律法规,让更多群众了解法律知识,提高防范意识,为巩固边疆安宁和推动平安百色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突出服务大局“科学普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的保障”。百色市普法工作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坚持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等政策作为普法内容,切实找准法治建设工作与革命老区、试验区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重点对体制机制创新、生态补偿、人才培养、财政支持、用地保障等特殊政策强化宣传,围绕与国际特别是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周边城市法治交流与合作做好法律服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一市一区”建设,为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法治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765场(次),受教育群众超过34.7万人(次),出动宣传车754辆(次),制作宣传板报578块,印发宣传材料43.5万份,赠送普法宣传品12.11万个,在全市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作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