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途中时间计算的合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4-07-01    来源:华律网

依据现有法律和审判案例,以下几项原则有助于我们界定上下班之路的合理性:(一)合理路线以到达设定目的地为准则。首先,路线选择需明确,无论以何种方式出行,都必须以顺利、安全地抵达工作场所和住宅作为最终目标。其次,合理路线可以多样化,例如上班路线,既可以从自己的住处出发,也可选父母家或者超市、餐馆、商场等。若始终以上班为主要目的,那么任何形式的路线均视为合理路线。再次,合理路线并非唯一,实际上,有多种上、下班路径可供选择,只要能够顺利、有效且安全地达到目的地,避免无故迂回,减少浪费,亦避免增加风险的变通之道,便属于合理路线的范畴。最后,合理路线并未限制长度,员工居住地到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平均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部分员工甚至需要4至5小时的长途跋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特殊工作内容和工时制度,可能需要进行数百公里、数十小时的上下班之旅。(二)合理时间以满足上下班需求为准则。首先,一般性的迟到早退不应影响工伤认定。认定工伤时,合理时间应以完成上下班行为所需为准。合理时间与合理路线相辅相成,通行所需时间需综合考虑交通方式、路线选择以及交通工具、季节气候、路况里程等因素。不能仅仅因为交通时间过长而否定其上下班途中的性质,也不能仅凭在上下班合理路线上发生事故,就断言其应被认定为工伤。【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作者:网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