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11-29    来源:法治日报

  “感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时介入监督,我对处理结果很满意。”近日,当事人鄢某某收到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对其投诉举报事项的处理意见后,激动地说道。

  自2021年底承担四川省、成都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任务以来,新都区政府针对区、镇(街道)行政执法监督普遍存在的力量薄弱、协同不够、监督滞后等问题,强化能动监督理念,积极构建“穿透式、全周期、大联动”多元协同立体监督体系,努力打通行政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为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样板。

  优化监督点位布局

  构建“穿透式”监督体系

  社区、小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如何得到有效遏制?涉企行政执法如何做到包容审慎?行政权力下放如何“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这些成为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必答题。

  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都区在全区9个司法所设立执法监督室,同步监督镇(街道)216项行权事项。同时,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进社区、进小区活动,依托网格员、法律顾问等群体,设置执法观测哨,重点监督社区、小区常见的违法“住改商”、违规装修、噪声扰民等问题;联合区工商联,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测体系,推行“企业管家”机制,在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和食品、机械加工、轨道交通、新消费业态等企业设立执法观测点,重点观测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乱罚款、多头检查等问题;聘请15名新闻记者、法律顾问、热心群众等担任区行政执法监督员,进一步拓展监督广度和深度。截至目前,全区各监督点位共发现并处置执法问题49件。

  通过加强“室、哨、点、员”四大监督点位建设,新都区基本建成立体化监督监测网络,为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现“基层违法行为早发现,执法力量早处置,执法监督早介入,公共服务早提升”的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健全完善监督制度

  构建“全周期”监督体系

  “某局在作出行政行为前,未保障相对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违反法定程序,被判违法;某街道、某局未及时反馈区政府安排的工作,导致区政府败诉。”今年年初,新都区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通报行政复议诉讼败诉案例情况,“执法程序瑕疵”“程序违法”等成为通报中的高频词。

  针对这些执法领域的突出问题,新都区从健全完善监督制度入手,强化“前、中、后”执法监督,着力构建“全周期”监督体系。该区对全区执法岗位进行全面排查,推行执法“法治账图”模式,逐项明晰每个执法岗位的法律依据、风险点位、责任事项和防控措施,并将其作为岗前培训重要内容。同时,对执法行为加强动态监管,创新重大执法“公证见证”、专项整治“跟随监督”等机制,发出执法监督通知(建议)书45份,处置问题160余件;出台执法案卷评查规范,“自评+抽评”各类执法案卷5700余件,推动整改笔录调查规范、证据调取与保存、处

  罚审批程序等13个方面180余件问题,追责问责28人。

  凝聚长效监督合力

  构建“大联动”监督体系

  2022年,全区53件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均按规定移送区纪委监委。今年,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区司法局移交某执法部门问题线索8条……这是新都区建立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协作机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新都区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大联动”监督体系为目标,认真梳理各有关责任主体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职责,明确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责监督职责和司法行政部门的专责监督职责,形成内部监督合力。同时,通过推动行刑衔接、加强府院联动、建立案件线索多向移送机制等多种方式,建立行政、纪检、司法衔接机制,凝聚外部联动监督“向心力”。2022年以来,该区共向公安机关移送行政执法案件38件,向纪委监委机关移送行政执法监督案件线索27条,办理司法建议、检察建议39份。

  据新都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初步建立起职能明确、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实现行政执法行为全周期、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监督。接下来,新都区将持续加强末端见效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探索更多务实管用的行政执法监督创新做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邱鹏飞 张晓东)

责任编辑: 朱剑

作者:网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