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连平县人民法院忠信法庭开辟多元解
河源市连平县人民法院忠信法庭位于“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忠信镇,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司法服务乡村治理的“第一线”,忠信法庭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吴氏家训”精神内涵,持续推进“庭所共建”,努力开辟多元解纷新途径,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别样“枫”味,先后荣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全省法院“四强五好”党支部称号。
办好民生“小案”,用心护民安
忠信法庭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寻求案件最佳处理方案,把暖民心的“小案”、顺民意的“实事”办好抓实。
“谢谢法官,多亏你帮助,子女们现在对我更加关心了”。在回访中,一位耄耋老人握着党支部书记谢瑞丹法官的手说道。
原来,子女以山林款分配不均为由,不肯尽赡养义务,96岁的吴阿婆在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在孙子的帮助下,吴阿婆向法庭提出赡养起诉。谢瑞丹看完起诉书,第一时间前往老人家中了解情况。当走进老人简陋的住所,看到行动不便的枯瘦老人,谢瑞丹感到很揪心,想办法联系老人的子女到老人住所调解。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谢瑞丹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劝导、感化老人的子女。最终,吴阿婆的赡养问题通过诉前调解迎刃而解,一家人重归于好。
忠信法庭以打造“无讼村居”为契机,主动融入党委诉源治理大格局,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忠信法庭在忠信镇司前村、大湖镇湖西村设立无讼乡村示范点;在辖区6镇司法所设立诉讼服务站和法官联络站;签订联动联调共建协议,邀请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进驻纠纷化解平台,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即时司法确认,努力办好民生“小案”,切实保障民生。
发扬德治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我们不会辜负吴女士对村里的支持和帮助!”
“我也会遵循母亲生前‘救急难’的意愿,只要回本金。”今年年初,两名当事人在司前村古榕树下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原来,黄先生整理母亲吴女士遗物时,发现了一张1999年借给“忠信镇司前村管理区”的借条。但因借条年限已久且出借人已去世,黄先生与司前村委会多次协商无果。黄先生打算向忠信法庭提起诉讼。李莎法官了解情况后,认为此纠纷发生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氛围浓厚,诉前化解的可能性较大,便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司前村进行调解,一起重温“吴氏家训”。
李莎从“吴氏家训”谈到吴女士的善举,把双方从对立的关系转化为同一情怀的传承人,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黄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我的母亲生前勤劳节俭,却在村里有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彰显了家训中‘救急难’的慷慨之义。”经过几个小时“拉家常”调解,双方最终打开心结,达成和解。
近年来,忠信法庭将良法善治与客家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忠信花灯文化、“吴氏家训”中的“和”元素,将“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理念及宗亲情结融入调解工作,运用“和”文化解开当事人心结,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两年,忠信法庭运用“家训调解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件。
法治护企优商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没想到我们的案件能那么快得到解决,感谢法官和工业园工作人员的帮助,让我们拿到了赔偿金”。凌某家属向谢瑞丹说道。
2023年5月,连平县工业园某公司员工凌某在加班过程中晕倒,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凌某所在公司为其申请工伤保险赔偿,家属多次向公司提出了额外赔偿。公司无奈到连平县工业园法官工作站寻求帮助。
近年来,忠信法庭持续积极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行“庭所共建”“法官+综治干部”等相结合的纠纷联动处置和多元解纷机制。针对该案的具体情况,谢瑞丹决定联合管委会开展联调。
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谢瑞丹一方面耐心安抚凌某亲属的情绪,避免矛盾激化,一方面联合管委会共同做公司的工作,希望他们充分考虑凌某家中有三个小孩两个老人需要抚养的困境,基于人道主义进行适当赔偿。经过多次耐心调解,企业听取了建议,双方之间的分歧也逐渐缩减。逐步细化、变更调解方案后,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约定由用人单位赔偿13万元。
忠信法庭靠前驻点,在连平县工业园设立法官工作站,“零距离”为园区企业提供普法宣传、靠前指导、诉前联调、诉前调解等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两年,忠信法庭共处理涉企纠纷案件316件,涉案标的额达3.07亿元。
作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