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街道推行点餐式精准普法
□ 本报记者 黄洁
□ 本报实习生 张笑盈
“行政机关可以在限期拆除决定书中明确告知违法行为人如不自行拆除违法建设,强制拆除费用将由被执行人承担……”3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赵锋受邀来到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街道,为街道工作人员开展行政执法专题讲座。
香山街道司法所所长范立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场讲座专为解决街道工作人员的执法困惑“量身定制”,赵峰也是司法所从北京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教育培训专家库中邀请来的。这些都源于该司法所为切实解决普法工作“供需矛盾”推出的“点餐式”普法工作新模式。
据了解,今年以来,香山街道司法所以“八五”普法规划为基础,依托北京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教育培训专家库、海淀区普法宣讲团和街道法律顾问团队,转变普法思路,推出“点餐式”普法工作模式。由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及社区居民等根据实际需求“点餐”,街道司法所搭建普法宣传、服务平台,联系专家律师按需“上菜”,针对性答疑解惑。通过“收集整理法律需求—选择专家—对接问题—开展普法”的链条衔接,实现普法需求端决定供给端,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普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培训效果。
“今年前两个月,我们广泛开展了普法需求调查,梳理出街道实际工作中的法律难题,并深入社区与居民干部进行座谈、走访居民了解法律需求。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列出普法‘菜单’,精准提供普法宣传、法律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范立平告诉记者,3月开始,街道的“点餐式”普法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已经根据普法“菜单”,结合重要节点,围绕大家关心的遗产与继承、妇女权益保障、依法行政等热点问题展开了多次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
在普法精准发力的同时,香山街道的法律服务工作也同步跟进。如今,香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法律咨询点每周一、二、四都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辖区各社区也都公示了公益律师信息,居民有法律问题既可以电话远程咨询,也可以面对面获得法律帮助。
范立平说,今年制定的普法“菜单”不仅有“八五”普法规划中针对提升广大群众法律素养的“大众菜”,更有针对群众法律需求的“特色菜”,后期也会根据实际收集的法律需求进行调整。司法所则将继续搭建平台,从市区提供的法律专家资源中寻找合适的法律“厨师”,真正将法治“餐厅”开到群众家门口。
作者:网络